让病人都知道, 我们是你生命接力的参与者
每一次的惊心动魄
为的就是患者那份信任
此时医院窗外温度是零下24度,而六楼手术室内却热火朝天。这天,一台直肠癌根治术正在进行之中,手术由任志忠副院长主刀,麻醉由郭生东副主任担当,而患者是一位高龄老人。
郭生东做好麻醉后边监测边记录,没有发现什么危险预兆,因此,比较安心。可当他再次来到病人面前时,观察到监护仪屏幕显示心电图波形在逐渐拉长,心率从61次/分下降到52次/分,又从52次/分减慢到42次/分,血压也从126/72mmHg跌至72/31mmHg,他预感病人情况不妙,急忙提示:“病人心脏出问题了,快抢救”。
台上的主刀医生任志忠副院长立刻放下手术器械,和医护人员一起进行救治。由于发现及时,台上台下抢救及时,病人心率很快趋于平稳,血压也恢复正常,手术继续进行。
哪怕延迟几分钟,患者的生命也许就会就此告别
生死时速,就是这样别无选择
这天早上刚上班,杂乱的呼救声打破了心内二科病区的安静,一群人用平车推着一位老人从电梯口冲出,护送的急诊科医生边跑边对老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老人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血压、脉搏、呼吸测不到……监护仪上显示患者持续室颤,敖军副院长很快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这是心梗中最为危重的一种,且并发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两大严重并发症,病情异常凶险,紧张的抢救很难维持生命,如打通堵塞的血管尚有一线希望。在不间断进行电除颤和长时间的溶栓治疗后,顽固的室性心律陡然转为窦律,患者心脏复苏了。考虑老人病情严重,待老人病情稳定后,介入团队给老人进行了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接力治疗,患者获得了新生。
怀疑患了肿瘤时,必须做肿瘤病理,
确定是什么类型的癌,再考虑治疗
冬日暖阳照在病理科的仪器上,桌子上小方盘里摆满了玻璃涂片,病理科主任高伟民一会儿看切片,一会伏案写病理报告,刚看完这张涂片,又有科室送来会诊的新切片,他是写写看看忙个不停。
“这是个胃癌患者,要求病理医生在30分钟内做出判断病变组织,决定台上下一步的手术,良性、恶性手术方案是不一样的,责任重大,我必须严谨认真。”高伟民如是说。
“方寸玻片上探寻着常人无法感知的精彩”。每天,高伟民都要和他的团队在显微镜下观察近百份不同疾病间细胞的形态差异切片,每当一张张经过高伟民的“火眼金睛”和细心谨慎诊断出的病理报告,能及时为患者排除险情,或及时挽救一个生命,或又延长一个生命,高伟民就感到很踏实和很欣慰。
医院里面这样的救治事例太多了,可以说,每一个生命救治的接力都是在这样的激情与速度中进行着,而且会随时随刻发生在医院的任何一个科室、岗位和医护人员身上,并且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进行着......
2016年,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向流星许个心愿,我们会不辱使命,执着地做你们生命接力的参与者,守护健康,无怨无悔!